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曾有“海滨邹鲁”之称。据史籍记载,福州的学校教育始于西晋,初兴于唐,从北宋至南宋,福州教育进入全盛时代,官办的府学、县学普遍建立,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涌现,各乡里都有书社。自隋朝至清朝末期,共举行502次进士科考试,产生502个状元,其中有50个是福建人,福州人占了22个。科举资料记载,福州府“举进士者二千二百四十七人”,全国闻名。南宋学者吕祖谦的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福州文化教育昌盛的情况:“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福州近代教育久负盛名。近代科技教育、军事教育、学校教育领先全国。培养出了林则徐、严复、邓世昌、詹天佑、林觉民、冰心、高士其等一大批近现代思想、科技、军事、文化界的先驱和名人。新中国成立后,福州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57年开始连续3年福建省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福州作为省会城市,被誉为“高考红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市政府大力抓好“振兴福州必须把振兴教育放在首位”工作,福州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州对接全国、全省关于海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争创省会一流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发展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十一五”末期,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2.12%,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95%,高中毛入学率达11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2.5%。福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25所,在校生138.2万人,教职工10.5万人。高等学校31所,在校生28.2万人,教职工26365人;中等职业学校69所,在校生13.6万人,教职工6223人;普通中小学1499所,在校生74.4万人,教职工53690人;幼儿园1015所,在校生21.6万人,教职工18495人;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3939人,教职工354人。国以人立,业以人兴。翘首回望,秉承厚重历史积淀的福州教育,承载着社会各界众多美好的寄托,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迈着坚实的步伐,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各类教育发展协调推进。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全面建设形成了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201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福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和管理体制,通过“公带民”和“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扩大了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居全省前列。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重点,通过城乡区域教育对口帮扶、区域内学校捆绑带动、教师轮岗交流、优质教育资源网上共享、优质普高招生指标校际分配等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了“双高普九”。鼓楼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先进区;克服校舍和师资紧缺等困难,全市安排12.3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且有93.4%进入公办学校,受到国家教育部领导高度评价。稳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学生培养与成长空间有效拓宽。改革完善中招制度,推行“定向生”政策,促进生源均衡分布,各类高中学校办学竞争力不断提升,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拓展。学校面貌日新月异。200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11亿多元实施城乡各类中小学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学校硬件建设日益加强,各类教学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城市建设“东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在新区布点建设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等一批中、小学校,并探索以名校带新校的路子,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加快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步伐,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教育城域网,创建了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率先在全省完成“农远工程”,实现“校校通”的中小学和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面貌一新,校舍坚实耐用,教学仪器、图书设备充足齐全,校园面貌整洁美观、各显特色,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大力创新实践德育工作,在理论教育、文化熏陶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不断深入,“六大基地”、“四大资源”的育人功能凸显。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新载体和新领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法制教育、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教育活动不断深化,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形成良好互动;“福州数字青少年宫”网络德育平台形成了影响辐射全省的德育资源和经验,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04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福州延安中学,充分肯定了福州延安中学的德育工作经验。2009年,福州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稳妥推进了新课程实验,不断优化了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等,学生培养与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宽;加强了对选修课程设置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鼓励学校实施“一校一特”发展和开发精品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切实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整合校园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科技、读书、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音乐周、美术周、合唱节和艺术节等,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提高。在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创办了福州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核心,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高起点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社区群众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学习氛围日益浓厚。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随着福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对大批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召唤,福州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内涵不断提升,闽江学院5个学科被评为全省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学科,6所高职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办学规范化水平提高。3所市属高校10多个专业列入首批“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率先在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启动升级本科层次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在中职教育方面,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为龙头,组建了电子、旅游、建筑、商贸、珠宝、交通、文化艺术、环保八大职教集团,打通了校企联系的通道,并在全省推广经验。2006年以来,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转变办学模式,成立8个具有福州特色的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推动全市职业院校与6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加强技能教学,建立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机制,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师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近年,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市委、市政府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校长”和“十佳教师”评选,实施“师表工程”,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当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树立了福州教育的良好形象,得到李长春等中央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作了报道。积极推进教师轮岗交流,闽侯县、台江区“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改革试点在全省推广。创建1所全国示范性和3所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成立18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打造闽派风格、海西风范的名师团队,名师专业引领与辐射作用不断凸显。积极统筹城乡教师培训,推进研训一体,拓展校本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均提高到96%以上,居全省前茅。教育惠民工程有效落实。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统一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市区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住宿费,并实施“免费营养早餐工程”。落实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马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高中阶段教育。城乡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和中职一、二年级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涉农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及农村低保家庭的中职生免收学费。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实行学校食堂副食品直供,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率先在全省规范开展学生午餐托管服务,并在全省推广经验做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二五”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正激励着我们前进。今天的福州教育,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征程上谋划新发展,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不断谱写新的辉煌。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
提示:福州市教育局官网信息由2356导航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2356导航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2356导航免责条款。